枪袋军用包袋

导航切换
    首页>装备装具>军用食品 内容

舌尖上的战场:二战英军篇

作者:李某正在潜逃 来源: 本站特约 2020-06-18 19:40:09 阅读:次
舌尖上的战场系列之三,二战腐国军粮。
舌尖上的战场是我们新开的猎奇吃货系列,本文为系列的第三篇。

image001.jpg在法国北部的接收口粮的英军,那个“F”告示牌表示箱子里装的是咸牛肉不久前,英国大厨戈登·拉姆齐在其中一期节目走访驻德文郡的皇家海军陆战营,并亲自制作“红咖喱牛肉”劳军。然而画面上出现的某个东西却颇为引人瞩目:image002.jpg请留意后方士兵们手中的饭盒。看见没有,士兵们手中的饭盒是不是跟我们小时候去食堂打菜用的很像?这个带金属丝折叠握把的设计从一战前夕的M1908野战饭盒就已经存在,其后续版本M1937直到今天仍在英国武装部队中使用。只是随着MRE的普及,野战饭盒渐渐仅充当着军营餐具的角色。image003.jpgM1937野战饭盒。image004.jpg在散兵坑里使用M1937煮茶的画面,1944年,比利时前线。二战时代的士兵对M1937的评价颇高,它由两个同样带折叠握把、但尺寸稍有差别的方型饭盒组成。其收纳方便,行军时可在内容纳一份24小时单兵作战口粮,蹲在散兵坑里的时候可分开来一个煮茶、另一个加热食物。而当没有折叠烤架或可卸式液体炉灶时,两个饭盒的其中一个就可以用作即兴炭盆。image005.jpg一战英军的M1908骑兵饭盒,M1937的折叠握把设计也来源于此。image006.jpg使用M1937收纳口粮的示意图。image007.jpg加拿大第9步兵旅开赴法国战场前的就餐画面。类似的设计眨英联邦武装内得到推广,其中包括英属印度陆军:新德里“塞贾尔兄弟金属公司”根据反馈对M1937进行了改进,到战争后期推出了椭圆形版本以更适合印度籍兵员的烹饪习惯;以色列建国后,从装备和穿着上受英军影响颇深的以军,其第一代野战饭盒也直接沿袭了M1937的设计,只是在折叠握把上加有可安插烧水杯的扩口。image008.jpg英属印度陆军的版本,前后经历了两次改动。image009.jpg以色列国防军的第一代野战饭盒与原版M1937的对比。image010.jpg西奈半岛,1973年,一名以色列国防军士兵用M1937加热饮用水。我不知道我国当年的“国民打菜饭盒”到底跟英军M1937有什么渊源,但至少可以预料评论里会有不少人说“这玩意不就我们以前用过的吗?”现在,我们来继续看看二战时代的英军到底吃些啥?开战初期的“M. & V.”及老牌四件套image011.jpg与美军盟友分享热茶的第7米德塞斯团的士兵,1944年2月10日。从克里米亚战争开始,英国陆军就极其注重热食对士气的影响,曾经的国防大臣基钦纳甚至自夸英军“缺乏热食的次数寥若晨星”。在本土,条件再怎么差的军营都有条件构建户外厨房;在前线,野战厨房跟随着部队一同推进。理论上来说英军的确是最不担心营养和热食的,无奈当纳粹德国用“闪电战”开启机械化立体战争的篇章后,溃退的英国远征军仿佛只有在乘搭返回海峡对岸的船只上才吃到一口热的。image012.jpg帝国战争博物馆组织的二战重演活动中展示的英军口粮范例。英国战争内阁可没料到事情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更别提他们原本只把单兵口粮当作是野战厨房暂时跟不上部署时的临时解决手段。1940年,开赴法国东北部的英军领到的依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准的老牌四件套:咸牛肉罐头(Corned Beef)、罐装炖菜浓汤(M. & V.)、饼干和茶叶。image013.jpg把最右边的橘子酱罐头换成茶叶罐的话,那就是老牌“四件套”的样子了。image014.jpgFray Bentos咸牛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吃到苏伊士运河战争。咸牛肉罐头进入军用干粮袋内的历史可追溯至第一次英布战争的时候,它的正式官方命名为“保鲜肉(Preserved Meat)”,士兵侧戏称其为“恶霸肉(Bully Beef,法语炖煮牛肉“boef bouilli”的错音)”,简单说就是用盐、黑胡椒、肉糜和肉冻压制成的罐头。罐装咸牛肉并不是起源自英国的特色,连生产商都不是欧洲的。比如从索姆河战役一直吃到诺曼底登陆的“老字号”Fray Bentoss™,它本身是乌拉圭那边的民间食品(类似于甘竹豆豉鲮鱼罐头在我国南方的地位)。无可否定的是,“恶霸肉”的味道并不好,连对食物口味有着高度容忍的英国人也需要多吃几次才能适应。但它可以补充必要的热量和蛋白质,也可以跟淡然无味的饼干互相调和口味,后来当美援的SPAM越来越多时,有些士兵干脆以一种颇为恶趣味的态度把“恶霸肉”索性寄回给家里的乡亲父老。image015.jpg让人心惊胆战的“马科诺基”在二战重新回归。所谓“M. & V.”就是罐装“肉菜乱炖”的俗称。还记得那款在一战时期声名狼藉的“马科诺基战壕乱炖”吗(详见:https://www./html/2020-03-04/7800.html)?很不幸,它在二战的初期再次登场,而且没有解决生产工艺疏忽导致其容易变质的缺陷,且同样有士兵反应开盖后闻到了一股“盛夏期间的垃圾箱气味”。虽然M. & V.带有“可开罐即食”的说明,只不过通常伴随着球状的油脂团和变黑的肉粒凝结在汤汁的表面。加热是唯一一个可能使其看起来没那么恶心的方法,注意,只是可能。image016.jpg往好的方面想,士兵们一次可以领4盎司饼干,还有茶叶配额,这远比抗日战场上舒适太多了。image017.jpg2盎司装公发散茶,一般都是印度、尼泊尔或斯里兰卡生产的廉价红茶。英军所使用的饼干主要为“船夫饼(Hardtack)”,严格意义上说只要不受潮就能保存一百年都不坏(这对于战场而言几乎没可能)。它淡然无味,吃起来非常难啃,不用炖汤或热茶泡软一下也很难直接吃下,因而得名“磨牙饼(Tooth Dullers)”;至于茶叶,士兵们自始至终都在引用产自印度的廉价散茶,通常是先用M1937饭盒直接煮沸,然后连滤网也不用就倒进牙杯里喝。懂得做缝纫手工的男生在部队里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当你知道如何用现有材料制造出茶叶袋的前提下,那些厌倦吐茶渣的同僚会很乐意拿香烟和袜子进行更换的。
“麻袋包口粮”与24小时作战口粮image018.jpg所谓Haversack即亚麻材质的挎包,找不到二战版本的图片用一战时代的重演代替一下。不列颠空战期间的本土驻军和民防自卫队,在演习时所领到的口粮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官方区分命名,通常是非常简单的奶酪夹肉三明治或涂抹黄油的厚切面包,有时候甚至是用市面上最廉价的土豆胡萝卜洋葱派充当了事。唯一不变的是人手一个苹果或干果谷物棒,类似的配置在登陆行动前会发放给运兵船或飞机上的兵员(另一边,美国海军的“传统”是给准备登陆的官兵制作牛扒配煎蛋)。英国人给这种发放食物冠以“麻袋包口粮(Havershack Rations)”的雅号,到战争后期则变更为一罐咸牛肉加一份罐装饼干。image019.jpg24小时作战口粮,总体积能刚好放进M1937饭盒内。image020.jpg开启后的样子(复刻)。image021.jpg原版。另一方面,决心反攻欧洲大陆的英军在1941年开始研发24小时单兵口粮,计划用于登陆作战发起后无机会构建野战厨房的第一天。该口粮的设计指标是能正好容纳在M1937野战饭盒内,且能提供高烈度作战环境的24小时所需热量。首先,体积过大的咸牛肉罐头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轻巧的压缩脱水肉块(Meat Block)。与我们如今吃的小吃肉干不一样,英军的Meat Block食用方法是加入沸水内烹煮,再膨胀回原本的体积;另一样使用同工艺处理的食品是燕麦棒,有点像现代口粮里的浓缩汤块,一份加以热水即成一人量的燕麦粥(经反映,直接啃咬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腹痛)。image022.jpg浓缩燕麦的包装,据说其开启后的样子与饼干很像,直接食用会引起不适。image023.jpg亚洲战区的英军24口粮,罐头比纸质包装更适应热带潮湿气候。除去主食,24小时口粮的最大改变是完全使用纸质包装,包括散茶、糖包、饼干、巧克力(味道不如民用巧克力可口,但添加了维生素)、水果硬糖(boiled candy,美式英语为hard candy)、奶粉、盐包和几张厕纸。在印度和缅甸战区,因针对丛林潮湿气候容易让包装破损,小体积的肉、奶酪及果酱罐头重新引入。等到美国军援的K口粮一到,英国自产的24小时口粮就全扔给英属印度陆军。诺曼底登陆时的英军全员领到人手两份24小时口粮,有些步兵班还分配到了美制可携式煤油炉灶(Tommy Cooker)。万一战斗最初的两天打完后还不能上野战厨房,那就轮到英军版C口粮——Compo口粮——出场了。
Compo所谓“Compo”即“战地组合口粮(Composite Field Ration)”的简称,往往是以整箱整箱的形式空投或运输到战区,一箱足够14名作战兵员的24小时所需,其中以字母A到字母G区分的包含饼干,而以阿拉伯数字1/2/3标注的则不含有饼干。后者主要是当野战炊事部队能建立起烘焙房后,能吃到新鲜面包就不需要再啃罐装饼干。image024.jpgCompo的大致模样。在战场上最常见的是F餐谱,里面为14罐咸牛肉(最常见但也最不受欢迎)。除去F外,其它的餐谱依次序分别为:牛肾排布丁(Steak & Kidney Pudding)、罐装牛肾排、爱尔兰式土豆炖肉、牛柳炖浓汤、牛尾汤及杂菜炖肉。image025.jpg北非沙漠的经验表明,很多在欧洲能存放很长时间的食物能被气候迅速搞坏。Compo最早在北非战役的英军第1集团军中发放,全部附有14人份量的茶叶、巧克力、硬糖、盐包、人造黄油、肥皂、厕纸和香烟。D-Day后的版本还增加了针对不同餐谱的配菜,分别为香肠、培根、SPAM、罐装西红柿焗豆、沙丁鱼、水果、蔬菜、鲑鱼罐头、果酱、奶酪及鸡蛋布丁等。事实证明来自欧洲西北部的食物在北非沙漠往往很难保存得好,尤其是糖包、巧克力、黄油一类的在高温面前都不堪一击。另外,不管是北非还是诺曼底,长期依赖罐装食品的士兵或多或少都面临夜盲症的威胁,为此英军还不得不额外订购罐装青柠汁和维生素C药片。
其它口粮针对2人、3人或5人战斗车组成员,英国推出了各自份量的“AFV”(战斗载具的缩写)口粮,它依然没有走出步兵的“肉、汤、饼、茶”四件套设置,只不过……这个看起来像弹药箱的一样的口粮储藏间看起来真的有够酷的。image026.jpgAFV口粮的储存箱,看起来像装弹药的。image027.jpg攻入北莱茵-威斯特法轮地区的英军装甲兵,下车体验了一把难得的野炊。对于救生筏(大西洋上空被击落的机组或遇险商船队海员),24小时口粮的定义则是求生口粮。美国或加拿大生产的求生口粮往往是罐装饼干为主,英国版本倒是填塞了1.25盎司的巧克力蛋糕。这种口粮的包装上标识有“保持密封,如无需要请勿打开”或“得到军官指示下方可打开”的字眼。image028.jpg皇家空军的求生口粮。image029.jpg开启后。image030.jpg商船队及海军救生筏版本。随着战争的进程,英军给部队发放了各种各样的巧克力。它们的含糖量比零食店里的巧克力要低,几乎不含任何乳制品成分,一来是为了更好地防止融化,二来是因为战时的物资短缺。不管怎样,巧克力的热量高,重量轻,可直接食用,贯穿整个二战期间都陪伴着英军士兵的行囊。image031.jpg写明“添加丰富维生素”的巧克力。image032.jpgCadbury’s,战争后期版本。image033.jpg一份时隔60年后开启的Cadbury’s美援物资不仅仅有SPAM,还有各种罐装海鱼,及最重要的鸡蛋粉:U潜艇的封锁教把鸡蛋视为重要主食的英国人在1941年连续有三个月吃不上scrambled eggs,来自美国的鸡蛋饭及时解决了这一难题。image034.jpg美援鸡蛋粉image035.jpg纳粹德国版本,仅仅生产了不足一年就被盟军的轰炸瘫痪。制作鸡蛋粉的工艺与奶粉类似,需要用冻干法把蛋液制成脱水的粉末状,到需要食用时只需酌量添加水分即可复原。鸡蛋粉有比新鲜鸡蛋更长时间的货架寿命,无需冷藏,摆放也更加方便,对于前线急切要改善伙食的兵员来说比黄金更宝贵。全赖美援的鸡蛋粉,英军士兵有机会蹲在散兵坑里用野战饭盒制作炒蛋和蛋饼,同样的制品也援助了进行全面抗战的中国和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军。纳粹德国曾经也短暂生产了鸡蛋粉,结果生产设施在盟军毁灭性的空袭下无法恢复。下一期,我们看看卫国战争期间的苏军战地伙食。image036.jpg很多英军老兵总会在回忆里强调战时的口粮补给有多么紧缺,假如他们去过东线,或许就不会这么觉得了。w舌尖上的古罗马,https://www./html/2020-05-25/7913.html舌尖上的美利坚(独立战争时期),https://www./html/2020-06-11/7936.html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美国特种部队专用背包 Email:
公安警用背包

军用特种,军用迷彩双肩背包

CopyRight © 2002-2020 枪袋军品 , All Rights Reserved.
枪械收纳袋